点击空白处退出提示
团队技术信息
公司信息

该系统是针对客户原有C/S架构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改造,升级为B/S架构,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设备管理、告警管理、GIS呈现、性能统计、安全管理等。 相比原来C/S架构的系统,升级后具有明显的优点: (1)架构优势: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,无需安装专用软件,降低客户端维护成本和复杂性。 (2)跨平台性:基于Web技术,可在任何操作系统上使用浏览器访问,不受客户端操作系统限制。 (3)集中管理:数据和业务逻辑集中在服务器端,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,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。 (4)易于升级和维护:升级和维护主要在服务器端进行,简化流程。 (5)用户体验:提供丰富的用户交互界面和动态效果,提升用户体验。 (6)可扩展性:易于扩展,通过增加服务器和优化架构提升处理能力和并发用户数。 (7)移动性:天然支持移动设备访问,随时随地访问系统,提高便捷性。 (8)成本效益:减少客户端硬件和软件成本,降低总体拥有成本,提高投资回报率。 技术选型:SpringBoot + Mybatis + Bootstrap + Shiro(+Redis) SpringBoot:“约定优于配置”,简化了Spring的配置流程, 是基于Spring的条件注册的一套快速开发整合包; Bootstrap:Web前端框架(当前Bootstrap前端模板比较多,本系统采用layuiadmin); Mybatis:实现数据持久化; Shiro + Redis:执行身份验证、授权、密码和会话管理。


本系统为5G核心网提供全面的资源管理,涵盖机房空间、物理设备、网络逻辑资源及系统业务数据,提升运维效率。 (1)机房空间管理:增删查改、统计及规划,优化空间利用,清晰掌握使用情况。 (2)物理资源管理:对网络、IT及连接设备进行信息、状态及故障管理,保障设备稳定运行。 (3)网络逻辑资源管理:支持网络拓扑管理、定制及节点信息编辑,清晰呈现网络架构。 (4)系统业务数据管理:统计语音、短信及数据业务性能,提供数据可视化和多维度分析,支撑网络优化。 特点: (5)高性能高容量:支持管理不少于300台在线设备,多用户并行访问,查询操作响应时间小于5秒,统计操作小于30秒的概率均大于95%。 (6)分级管理:灵活设置用户权限,满足不同角色管理需求,保障安全性与规范性。 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思想进行设计,前端采用了Node.js运行框架和VUE+ElementUI前端设计框架,另外,采用HTML5新增的Canvas组件和WebGL图形库实现2D/3D的拓扑呈现,适配不同前端展示,界面美观,升级方便。 后端使用微服务架构,细分服务功能,独立服务运行,多服务间无感可靠调用,结合SpringBoot、Mybatis、Shiro和JWT等基础技术,微服务的认证、鉴权、动态路由、负载均衡、服务注册发现、熔断机制、配置管理、服务和链路监测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。后端微服务主要包括资源管理服务、拓扑管理服务、故障管理服务、业务管理服务、安全管理服务。


XXX系统综合管理平台为XXX系统提供综合管理手段,具有辅助决策功能,支持对XXX系统、XXX汇接局、以及用户的位置管理、业务统计、告警、规划配置等业务,具有资源管理、态势呈现、故障管理、统计管理、任务管理、安全管理、效能评估等功能,实现JDS系统的灵活调配,满足任务区机动通信保障需求。 XXX系统综合管理平台采用三级管理体系架构,其中一级管理中心负责全网XXX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,数据主要由二级管理中心汇总上报;二级管理中心负责本辖区内XXX系统管理,数据由XXX系统直接上报;三级为本地设备级管理,由XXX系统本地部署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。上报内容主要包括:全网态势、设备状态、承载链路、业务保障等方面的信息。 XXX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具备记录、存储系统运行状态、使用情况、业务保障情况等功能,可根据历史数据了解分析XXX使用情况,为执行任务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撑,使通信系统充分发挥效能。系统软件主要由资源管理、态势呈现、故障管理、统计管理、任务管理、安全管理、效能评估等七大功能模块组成。 整个系统体系架构采用前后端分离和SpringCloud微服务架构,系统整体层级从上到下分别是前端UI、API网关、后端(微服务集群)、数据采集层。前端UI采用Node.js + VUE + ElementUI技术,通过WebRTC技术实现WEB端的业务会话等功能;采用Nginx进行部署和实现跨域服务;后端采用SpringCloud微服务架构,结合JWT技术;数据采集层通过UDP、SNMP和MQ消息队列(RabbitMQ、Kafka、RocketMQ)进行采集。
